A+ A-
A+ A-
吃得开心的司机师傅说道:“主家,走了不?

再不走的话,等咱们赶到东川就天黑了,你们也不好搭车。”

“好的好的,马上来。”

李常儒笑着对司机赵师傅挥一挥手。

然后对李易说:“幺儿,上车。”

李易点点头:“好嘞”。

上车以后,他对着站在院坝边上挥手的亲朋好友们挥一挥手,表示再见。

人群中,母亲的位置格外显眼。

还有大哥、大姐、二姐、三叔、二叔、大姑妈、满姑妈………李易作为饮马塘第一位考上大学的学生,自然格外受重视,家里参照本地区的风俗,大肆操办,邀请所有亲友来吃席。

此时出席的,都是李易至亲至爱的人。

重生之后,能够再见到大家,让李易觉得真好,心中全是感动和幸福。

上一辈,我没有成为你们的骄傲。

这辈子,我不会再辜负!

李易暗暗下定决心,上辈子所有的遗憾,一定要在这辈子弥补回来。

其实上辈子,李易活得也挺好。

十八岁考上大学。

二十二岁毕业。

他在全国各地折腾十多年,然后回到家乡成家立业。

没有大富大贵,也算小康之家。

不过,跟那些混得不错的同学相比,他就算不上成功了。

其实李易很知足。

毕竟,一个农村娃混进城市,有车有房,妻子贤惠,孩子懂事,父母健康且长寿,人生也算比较完满了。

遗憾也是有的。

比如错过了很多友情,失去过几段感情,当年大学毕业,由于目标不明确,心智不成熟,还走过很多的弯路。

当然,也完美避过无数暴富的机会。

时代的红利,李易都没把握住!

按理说,人生的弯路其实也没什么,唯一让李易无法释怀的,就是在那些困苦的日子里,他没能孝敬父母,让他们很担心。

最艰难的时候,李易还借过不少钱。

活得很尴尬。

总之,李易在那一段时间很难熬,父母亲和兄弟姊妹们也没少帮衬。

还完债务,己经蹉跎了许多时光。

这一世既然重生了,那就不要再留下那些遗憾!

要好好过日子,过好日子!

……“幺儿,感觉怎么样?”

老父亲李常儒拍一拍李易的肩膀,笑着问道。

李易看着父亲说:“呵呵,像做梦一样,没想到我一个农村娃也有今天。”

这句话,其实两重含义。

既包含了对农村娃考大学不容易的感慨,也包含了对自己重生的感叹。

李常儒自然不会明白李易的第二层意思,他只能理解第一层。

“哈哈,幺儿不容易啊!

爹知道,读书也是很辛苦的。

到了省城以后,要珍惜好日子,好好的念书,知道不?”

“知道的,爹。”

“我听说,上大学和高中不同,老师不会管得太严,学校就是一个小型社会,不光要学习,还要处理好人情世故……”李常儒知道大学是什么样的。

2002年的黔省偏远山区,老百姓的生活还是比较艰苦,几乎全靠打工支撑生活,人们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。

李常儒作为45年生人,具备初中学历己经是村里最牛逼的存在。

如今李易考上大学,他脸上有光。

李氏家族都有光!

为了了解大学是什么样子的,李常儒特意请教好几个在镇上工作的人,有人对他爱搭不理,有人大约讲了一些东西。

李常儒一知半解,纯粹跟儿子瞎说。

不过,他说的东西没错,无非是要坦诚做人,认真学习,诚实守信。

这些品质,放之西海而皆准。

它们也是李常儒和曾春兰教育孩子的常规教条,主打的是夯实人品教育。

读书的事,交给老师。

这年头的老百姓,重点还是温饱问题,能够克服困难,送子女上大学的父母,己经算是十里八乡最最贤达,最有远见的人了。

李易能理解父母亲。

上一辈子年轻的时候,他眼高于顶,脑子里全是发财致富,人生梦想,打心底有些瞧不起父母亲小富即安的思想。

后来经过挫折,他便理解父母了。

不是重生之后才理解的。

如今重生,能够再聆听父母的教诲,李易觉得是一种幸福。

更是一种幸运!

父亲的有些观点不一定对,但是李易并不打算反驳,反而虚心接受。

毕竟,时代不同,思想观念也不同。

站在父亲的立场上,一个人勤勤恳恳,坦坦荡荡,诚实做人,艰苦奋斗,那是金银不换的良好品质。

……父子俩难得如此亲密交流。

他们坐在拖拉机的翻斗舱里,双手紧握着围杆,交头接耳说了很多话。

没办法,拖拉机噪音太大!

他们上辈子没有说那么多。

因为上辈子的李易,对父母亲的唠叨,多多少少有些不耐烦,有时候听腻了,还会怼两句,李常儒便很少跟他说大道理。

他的主要责任是向家里扒拉钱,然后供给孩子读书、生活。

2002年的锦源市农村,基本上是哪一家有学生读书,哪一家就最穷。

因为农村收入低。

毕竟,偏远的锦源市太穷了。

李易他们所在的枫林镇石坎村饮马塘组,更是贫困村中的贫困组,否则也不至于只有李易一个大学生。

拖拉机突突突的前行,后面黑烟滚滚,父子俩一路颠簸,一路聊天。

路太烂了,颠簸不可避免。

这条路,还是为修建隔壁村的村小,镇里面才想办法扒拉出来的临时马路,时而爬山,时而过河。

过河的路没有桥,车首接从河里趟过去,遇到下雨涨水的时候,便无法通行。

更不要提硬化!

这种路,只适合拖拉机、货运车进来,普通轿车根本来不了。

这也是李常儒和曾春兰格外重视拖拉机司机的原因。

假如没遇上拖拉机,李易父子二人只能步行两个多小时,去镇上搭车。

从镇上到锦源市,又要三个小时。

李易知道,这条路会在二十年后彻底改变,变成又宽又首的二级路,从饮马塘到锦源市的开车时间不到五十分钟。

可见,现在的路有多烂!

从枫林镇到东川镇,路况稍微好一点,不过也是土路,跑起来依然是尘土飞扬,不过没有那么颠簸。

父子感觉到舒适一些。

天黑来到东川镇,赵师傅到家了。

他笑着对李常儒父子说:“天黑了,从东川到锦源市没有客车,你们可以在镇上住一夜,明天再走。

或者在路边拦私家车,看看会不会遇到好心人搭你们一程。”

李常儒说:“没关系,我们还是一边走,一边招手拦车吧。

我年轻时,曾经步行去过锦源,走过抄近道的路。”

赵师傅便不再说话。

父子二人便沿着马路,朝锦源市方向走去。

李易只有一个背包,里面装有一套换洗衣服和录取通知书,倒也轻松。

这年头的农村人,不怕走路。

全文阅读>>
  1. 上一章
  2. 目录
  3. 下一章